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

網經期末考

經濟三 陳宗梧 93208041

1. 7→6→1→8→12→4
2. DONE
3. DONE

何謂”web2.0”?特質為何?
<1>Web2.0就是讓消費者同時也是提供者。有別於傳統web1.0的單向接收資訊,web2.0提升至網路上的資訊,可由消費者提供,並讓廣大的使用者們有互相交流的機會及空間。把自己能給的東西提供上去,讓有需要的人透過人脈網絡,而從中得知並獲取需要的訊息;另外在尋找資訊時,已非過去的為純粹接收者,而是改變成主動尋找需要的東西(如google)。簡單的說就是增加了參與及主動兩項要素。
<2>在web2.0的世界裡,網路上的交流方式屬於主動。以廣告來說,過去的方式是網頁上會有許多小廣告連結,耗費成本大,而且大部分點進去接收到資訊的多半不是有真正需求的;但在主動的web2.0中,使用者可能是透過搜尋,直接找尋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切過程將變的有效率許多。因此在web2.0中,主動及高效率將是他的特色。另外從行銷者的角度看來,web2.0意味著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種創新的媒介形式、一個集中的社群環境,以及一種全新行銷理念。

又何謂”web3.0”?與2.0有無衝突?
<1>Web3.0的環境下,網路無所不在。只要願意,即可將這個思維用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並且向外擴展,形成一個鏈、一個圈。由此可知Web3.0完全去中心,無中心的概念,他強調的是利益共享理論,在一個利益結點上,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某種關聯實現共享。另外,web3.0改變了傳統對網際網路世界的描述。我們之前習慣稱網際網路為虛擬世界,我們平時接觸的人事是現實世界,而web3.0的概念中,已淡化甚至消除這種區別,沒有所謂的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就像我們不會把打電話看成在虛擬世界裡與人溝通一樣。甚至可以這麼理解,網際網路最終也是現實的,像手頭用的很多東西一樣真實。
<2>不衝突。web2.0的概念是網路上某種資訊利益,要傳給陌生人,只需透過人脈網絡,就可以傳導。而web3.0則是一種提升,他倡導利益共享理論,在一個利益的節點上,任何人都可以透過某種關聯實現共享。

在”Web2.0”的經濟下,一個新設的網站,如何能在初期啟動”網路效果”?而在”Web3.0”的經濟下根本不必在乎網路效果;你同意嗎?請說明之。
<1>在提供某項財貨或服務時,供應商可降低價格或提供優惠、增加廣告等誘因,吸引基本的用戶數量,等到這些用戶達到一定的量之後,就能使網路效果開始實現並明顯展開。
<2>若根據web3.0的定義,則不需要在乎網路效果。原本web2.0之所以必須在乎網路效果,是在於他的基礎假設,在於透過人脈網絡來傳達資訊,因此固定的基本用戶成為相當重要的向外發展的基礎。但web3.0的定義,則是認為資訊傳播不受到這些限制,認為在任何時點上,透過網路無所不在的概念,將不再受到人脈網絡的侷限,任何資訊都將能夠隨意傳播接收,因此網路效果將不再重要,因為資訊已是唾手可得。

為何在網路經濟下,併購成為常見的手段?
在網路經濟下,一項服務能夠在市場上立足、為眾人所接受,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必須先有一定的基本使用人數,再透過網路效果吸引更多的人,等達到一定的使用人數,才能穩定下來,成為市場上的霸主。在這段期間,除了須打敗眾多競爭者,還需經歷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才能成功。因此,某一服務提供者若想要增加另一項服務的提供,就得再重新開發並打入市場,想必是一件相當困難且成功率很低的事情。因此,常藉由併購,直接收購已被市場大眾所接受的東西,可減少較多的不確定性及成本。
Google為何要併購功能看似相似相同的網站?
YouTube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影片的上傳及觀看,也就是說使用者想要找尋影片的相關服務,大多只會想到YouTube,而這個印象,是Google所沒有的。也就是說,經歷考驗及隨機的外生變數之後,YouTube已成為影片服務的霸主,及使Googe擁有相同功能,也不會被大眾所廣泛利用,所以才會併購YouTube。因此Google併購YouTube並非是為了他的功能,而是為了使用的大眾。
Google如何定位其新產品?
兩者的關係,為YouTube將幫助Google,從文字搜尋跨足影音下載服務。也就是說Google將利用本身強大的搜尋功能,加入YouTube的服務,擴大自己的版圖。

六 (子毅提供)
Q:分析:Sony Ericsson在07/06柏林推出新型隨身聽系列音樂手機W960,將與iPhone展開競爭

(1) iPhone會是市場主流嗎?WHY?
iPhone簡介:在MacWorld大會上終於推出了大家期盼好幾年的iPhone手機。據悉,蘋果已經思科達成協議,蘋果手機可以使用iPhone這一名稱。蘋果自己稱這款iPhone不是一個產品,iPhone結合了寬屏iPod、手機、網絡通訊設備。有人甚至用去年世界杯期間著名的解說詞來形容iPhone的誕生:『iPhone不是一個人,它繼承了蘋果產品的光榮傳統……偉大的iPhone。』雖然這些話多少有些誇張,但至少蘋果這次沒有讓大家失望。

  蘋果推出iPhone手機後,根據慣例,業界的分析師和評論家都會發表一番評論。對於iPhone手機,如果分析師說太多馬屁話可能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大部分分析師可能對iPhone手機發出各種各樣的質疑,估計在今後的一段時間不會停止。這裡,我們不妨也來說說iPhone手機可能面臨的質疑,當然,我們這裡順便也給出一些解答方案。

質疑一:功能與iPod重合

回答: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曾經有人說如果蘋果推iPhone手機,那麼將會是一個失敗,這句話很顯然有些絕對。雖然蘋果iPhone的功能多少與iPod播放器有些重合,但就手機是否會取代MP3播放器的話題我們已經討論過無數次,並且沒有任何結論性的結果,很顯然,有一部分人只喜歡純粹的音樂播放器,這部分會繼續選擇iPod,同樣,一部分會選擇具有較強MP3功能的手機,iPhone就是一個好的選擇。

質疑二:搶走iPod用戶

回答:iPhone就是為了搶新用戶

  有人分析稱iPhone手機的推出會影響到iPod的銷量,雖然這種分析的結果有對的成份,但我們必須考慮到,蘋果不可能永遠指望iPod來賺錢,iPhone手機則正好是蘋果轉型的代表產品,除了鞏固老用戶,iPhone必然也會吸引到一部分新的用戶。

質疑三:iPhone沒有創新

回答:iPhone定位明確,功能突出,未來路還很長

  有人又說蘋果iPhone手機沒有任何創新,這些評論在iPhone手機推出之前便放出這些話,當然,在iPhone推出之後,也有人稱它沒有突破。的確是沒有突破,但大家不要忘了,這還只是GSM版的iPhone手機,隨著不斷昇級推新,iPhone手機的功能也會隨著增加。與其他同類手機產品相比,iPhone也更加突出了一些實用型特點,定位更加明確。比如,強大的音樂和視頻播放功能、上網功能能。這樣一來也讓用戶在購買時有明確的選擇性。

  市場的手機種類繁多,相信很多人在購買一款新手機前,腦子裡會浮現都三星、LG、諾基亞、索愛、明西等品牌,但大部分手機普遍存在給人困惑的感覺。廠商在宣傳時也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手機的所有功能都展現給大家,MP3、超薄、折疊、拍照、上網、超長續航、英語學習、卡拉OK、游戲……相信大家看過之後會有一種雜亂的感覺,這是因為廠商在宣傳手機時沒有突出重點,結果導致沒有一個是重點,這也給用戶帶來了困惑。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蘋果推出iPhone手機時並沒有宣傳過多的功能,只是突出了觸摸式大屏幕,網絡通訊和音樂播放功能。

質疑四:推廣通路不完善

回答:蘋果不會因為通路而把好產品憋死

  又有人懷疑蘋果推iPhone手機是否有完善的通路來推廣。對於這一點,首先要擔心的是蘋果公司自己,而不是我們,相信不會有哪家公司會因為通路會耽誤好產品的推廣,更何況是蘋果公司。說到這裡,我們暫且做個階段性的結束,畢竟蘋果手機纔剛剛與大家見面,目前甚至還沒有在市場流通。
SWOT 分析
優勢:
I-POD使用中的高忠誠度顧客
鮮明的“時髦、流行”品牌定位
產品本身的技術足夠
獨有的“白色”、“簡約”性格

威脅:
I-POD使用者是否會移轉購買iPhone
固有手機品牌是否會“夾殺”、削價競爭
手機功能是否會取代MP3,或是MP3取代手機功能
蘋果本身如何明確區分iPhone與I-POD的網路平台、介面平台
手機性格是否繼續走I-POD路線
I-POD本身依價格的市場區隔很漂亮,iPhone是否做得到
複雜的通信系統(市面上有GPS、PHS、3G等~~到底哪個才是下一季主流)

劣勢:
日本SONY-易利信的直接回擊(現今市場中,該品牌與與iPhone的目標顧客訴求較相似)
對於手機產業,蘋果電腦的資源、KONW HOW太少
與電信業者的合作可能
其實手機的附加功能,iPhone技術是否能及

機會:
直接訴求MP3為主流
直接訴求白色簡約風格
直接切入年輕人使用品牌(年齡層應該還可以下探)

最後,承上述,其實蘋果電腦利用I-POD成功是在於發現MP3沒有“領導品牌”,I-POD明確區隔市場,以網路平台、影音支援為後盾,導致品牌知名度大增!

現階段他想利用I-POD品牌的成功經驗,複製進入手機產業,但是他忽略手機產業中已經有許多廠商“深耕”市場,且已經有“領先”品牌,NOKIA還是世界十大品牌之一~~因此,其實iPhone這條路將打的辛苦。

還有一點,iPhone若走I-POD影音路線,承上述,是否會與I-POD定位衝突?那手機其他功能呢?照相?通信系統設定?iPhone是否能確保品質?

再則,iPhone若走年輕客群,訂價怎麼訂?年輕人能花“多少錢”買手機?別忘了,三星、LG都是走多功能、低價策略,iPhone怎麼攻擊該市場?

最後,iPhone要成功,關鍵在於“品牌性格”與“訂價”。
它的品牌是以“情感”出發,等著看他是否再創奇蹟!?

(2)Sony Ericson 會成功嗎?WHY?
Sony Ericsson簡介:今年3月30日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 )為慶祝2月在台市佔率首度突破10%,達到10.2%,舉辦了一場慶功宴,這是近年來,台灣手機市場除了市佔率達20%以上的摩托羅拉(Motorola )、諾基亞(Nokia )2大品牌之外,唯一一家市佔率突破10%門檻的手機廠商。
行動技術娛樂化
5年前,東方文化的Sony,與西方文化的Ericsson,共同宣佈合組手機公司—Sony Ericsson,新公司並在2001年10月1日正式成立,台灣分公司也在當日正式營運。
當年, 由於消費者對合併後的品牌信心有疑慮,再加上合併後的首款手機T68i,直到2002年6月才在台灣發表,且當年也僅推出此一型號手機,不僅在台的市佔率掉到3%以下,還較Sony、Ericsson2家獨立品牌合併前合計的市佔率還低。
不過,索尼愛立信在強調行動技術娛樂化,加上Sony母公司的資源,使得索尼愛立信得以藉助橫向資源整合,讓Sony與Ericsson的用戶重新信賴索尼愛立信的品牌。
先天條件具優勢
Sony Ericsson台灣區總經理葉順發指出,Sony在電子事業與娛樂內容事業具有優勢,而Ericsson則擅長高超行動通訊技術,Sony Ericsson可說是由優質DNA所組成,在先天條件上就相當具有優勢,因此,對索尼愛立信未來表現深具信心。
經過40個月的努力,SonyEricsson市佔率終於突破10%門檻,葉順發說,10%的市佔率,對Sony Ericsson而言,是個重要的里程碑,這是Sony Ericsson合併之後的創記錄。
年底市佔率達15%
Sony Ericsson預計第2季推出6款以上手機,包括2支低階手機(J220、J230 )以及中低階3G手機等,在積極促銷下,預計到年底單月市佔率就可以達到14-15%的目標。
隨著台灣3G時代來臨,索尼愛立信在母公司Sony集團旗下的電子、娛樂事業資源全力支援,例如Sony BMG的影集、音樂內容等多媒體應用,Sony Ericsson可說已經站穩相當有利的戰略位置,且正朝著手機市佔前2名大步邁進。
在2001年Sony與Ericsson達成共識,各自將手機通訊部門獨立出來,以各持股50%的方式,合資成立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 ),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在瑞典、日本、中國、美國與英國等地設有研發部門,全球擁有6000位員工,從事於研發、設計、銷售、行銷、經銷及支援等相關工作。Sony Ericsson手機在技術規格上由愛立信主導,手機外觀設計及行銷由Sony主導。根據調查,去年全球銷售量約5170萬支,市佔率約6.3%。在成立4年多,就拿下全球排名第5,被商業界譽為是少數2大國際性企業結合後,最成功運行的公司之一。
Sony Ericsson的五力分析
1.現有競爭者-諾基亞、摩托羅拉、西門子、三星電子、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
2.潛在競爭者-4G行動電話業者。
3.會員議價能力-會員議價能力高。
4.供應商議價能力-供應商議價能力低。
5.替代品威脅-BBS、易即通、網路電話。

沒有留言: